早上6:20,闹钟乍响,董庆硕在朦胧中伸手拍停,穿衣洗漱,不到7:00,他已经出现在蔬菜档口,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这里是首衡高碑店市场蘑菇类蔬菜交易区,也是董庆硕独立掌管家族生意的第5个年头。作为一个“菇二代”,他是高碑店市场小有名气的蘑菇类产品批发商,公司所有档口年营收达3000万元,经过他手里销售出去的各类蘑菇遍布京津冀,东北三省,蒙古山西等地,一天的交易量最高峰时达到6万斤。
董庆硕今年33岁,1992年,出生于河北邢台。那时,他的父母便已投身蔬菜批发生意,每日凌晨12点蹬着三轮车赶往批发市场,每次两个多小时的车程,风雨无阻。年幼的他常在车厢缝隙里蜷缩睡觉,耳边是父母与顾客讨价还价的细碎声音。
“那时候不懂什么是吃苦,只觉得三轮车上的金针菇的味儿特别香。”董庆硕回忆道。
靠着勤劳拼搏,董家的生意越做越红火。交通工具也不断升级,从最初用小三轮进货卖货,到后来换成小面包,再后来依次换成了金杯、厢货、大卡车。父母忙碌的身影从小就印刻在董庆硕的心中。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董庆硕对经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商业方面的天赋却早早展现了出来,放学之后,只要一有时间他就跑到档口打杂,他心算蔬菜价格从不出错,对每个客商的来历,经营范围,主要畅销品类等信息了如指掌。
2011年8月,19岁的董庆硕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放弃读大学,专注经商。说服父亲后,他怀揣20万,独自前往河南郑州,开了一个几平米的小档口。
万事开头难,初来乍到的他面临着诸多挑战。货物积压、运输不及时等问题时常困扰着他,但他从不气馁。为了节省成本,他亲自到河南省的种植基地挑选货物,与供应商讨价还价;为了拓展客户,他一家一家地拜访餐厅、超市,介绍自己的产品。
付出终有回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生意逐渐有了起色,也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这段练摊经历,让他踩了不少坑,也积累了宝贵的商业经验。作为一个90后,他既有经商的精明和灵活,也有佛系的心态,“别计较一时得失”让他在价格战中守住了品质底线。
同时,董庆硕还意识到,要想在行业中更具竞争力,深入了解产品的源头至关重要。于是在此后的几年中,他一边经营档口,一边频繁到种植基地观察学习。他跟着工人一起下地,学习如何选种、施肥、灌溉,了解不同种类蘑菇的生长习性和种植技巧。
2020年,董庆硕来到首衡高碑店市场,正式当起了“大掌柜”。每天不到七点,他就来到市场,检查货物、安排配送,一年365天从不间断。他对待员工如同家人一般,关心他们的生活,给予合理的待遇和福利,团队凝聚力很强。
董庆硕意识到,首衡高碑店市场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产品经销商,要想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必须在产品品质和服务上下功夫。于是,他以金针菇,杏鲍菇,白玉菇,海鲜菇为主营品类,多次探访全国的种植基地和食品加工厂,甄选优质产品,足迹遍布山东德州,山东济宁,江苏连云港,江苏宿迁,吉林长春等地;在服务方面,他与专业的冷链配送团队合作,确保货物能够及时、准确地送达客户手中;为了打造稳定的供应链,在父亲的帮助下,他与种植户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帮助他们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
在高碑店市场的5年里,董庆硕的生意顺风顺水,如今公司所有档口年营业额已达到3000万元,成为了华北地区鲜蘑批发行业小有名气的经销商 。
回顾创业历程,董庆硕感慨万千。从最初跟随父母的脚步,到独自外出闯荡,再到如今在高碑店市场站稳脚跟,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汗水,但董庆硕从未想过放弃。他的成功,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也离不开自己的勤劳肯干和务实精神,更离不开首衡集团在平台、服务方面的大力支持。
无论是以前,现在还是未来,随着首衡集团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在全国重点城市的布局,会有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其中,为中国现代化农产品流通网络的搭建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