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式白切鸡、嫩滑鱼腐、脆皮烧鹅、泉州鸡卷……这些传统菜肴如今无需专业厨师掌勺,只需简单加工即可端上餐桌。随着“速食经济”崛起,预制菜正以去厨房化的创新模式,掀起一场“懒人友好型”饮食革命。
预制菜更受哪类群体偏爱?“私人定制”能否为该市场带来突破?带着这些与消费者、从业者密切相关的问题,我们走访了在首衡智慧冷链从事预制菜和冷冻蔬菜经营的王阿红。
在首衡智慧冷链物流园,经营预制菜20余年的商户王阿红见证了行业变迁。“过去速冻饺子就是预制菜的雏形,如今品类已扩展至即食、即烹、即配、即热四大类。”据她介绍,佛跳墙、白切鸡等耗时费力的地域特色菜,通过工业化生产突破时空限制,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即可复刻餐厅美味。
在日常生活中,预制菜并不少见,其主要特点是为消费者免除切、洗、配料等烹饪的准备环节。在她看来,预制菜存在的时间已经很久了,只是原来不叫这个名称。
有数据显示,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突破5000亿元,青年人、双职工家庭已成为消费主力。“很多年轻人既想保留做饭仪式感,又追求效率,预制菜恰好平衡了这种需求。”王阿红分析称,相比外卖的重油重盐,预制菜在便捷与健康间,可以说找到了新支点。
行业蓬勃发展的背后,冷链物流与标准化生产构成关键支撑。“我们做这行,其实很大一部分的成本是在冷链和仓储,很多客户对时效性的要求也极高,而这两点首衡市场基本满足了我们的需求。”王阿红说,采购者在订购商品时,一般都要得很急,而且全程都有一定的温度要求。
面对中餐复杂工艺的工业化难题,预制菜的头部企业也正在建立标准化流程。到目前为止,王阿红的档口合作的源头工厂都是成规模的大厂,虽然进货成本提高了一些,但是品质得到了保障,同时,大厂通过锁定原材料配比和加工参数,确保了正宗粤菜、闽菜风味稳定输出。
“上个月我用预制菜做了几道菜,发朋友圈都说像正宗粤菜的外卖”。她展示的手机照片里,翠绿生菜点缀的白切鸡旁,蒸汽模糊了镜头——那是加热包遇水产生的特效。
针对市场对预制菜安全性的担忧,事实上像王阿红这样的资深从业者早已开启了透明化探索。她每周会通过直播科普冻品知识,在独特的视频录制风格下,每次都会吸引上万人关注。
正规渠道产品检测严格,但明显低价品可能存在隐患。她建议消费者优先选择大品牌,关注SC认证与保质期等信息。“购买预制菜产品一定要从正规场所购买,一些明显低于成本价的预制菜产品,肯定会存在一些问题。”在介绍过程中,王阿红反复强调。
随着中央厨房模式普及和锁鲜技术突破,预制菜正从“将就吃”转向“讲究吃”。据艾媒咨询预测,2026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万亿元,这场饮食方式的深刻变革,正在重塑整个食品产业链的生态格局。在这场关于美味的工业化长征中,首衡智慧冷链物流园正以其独特的优势,重新定义着“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