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被首次提出。文件指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这是当前抓好“三农”工作的关键之举,也是我国实现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必答题。
作为农产品流通领域标杆企业,为了答好这道必答题,首衡集团通过大力发展和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产品行业从技术到商业模式再到经营理念的全面升级,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
随着供需关系、数智化发展,农产品流通行业开始进入由量向质的飞跃阶段。首衡集团始终注重以科技创新引领,增强供应链韧性,才能更好服务民生保供,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首先是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质生产力全面搭建了“四网融合”的数字化现代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在首衡集团展示中心,“四网”融合平台数字化显示屏上,实时滚动显示着蔬菜、水果、水产、冻品等各大业态所有品种的交易信息、物流信息等数据。轻触电子屏,可以清楚看到当日成交货量、成交金额、进出场车流量统计、货物信息明细、从业人员信息、检测信息、辐射城市信息等数据。
该系统囊括了服务贸易“商网”、物流“地网”、信息化“天网”、供应链金融服务“金网”。“将这些信息通过智能数据分析平台的筛选,形成具有分析价值的农产品大数据。基于对基地数据、交易数据和消费数据的分析,可以研判农产品未来价格趋势,为前端种植户科学、合理调整种植结构提供参考依据,化解农民种愁卖难的问题。”首衡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而这也正是首衡搭建“四网”融合的初衷之一,另一更深层的含义则是为搭建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和应急物流体系,为城市有效供给做好支撑。
首衡集团围绕流通模式创新,重点发力智慧化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和“多式联运”、全程冷链等业务。同时整合“基地和产品供应商名录”与“需求方名录”资源,实现撮合上下游资源,以销定供、以供定产,推动供应与需求良性互动,打造区域甚至全国性供应链中心,提高贸易效率。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围绕产业链进行布局,推动产业的补链、延链、升链。以此为指引,首衡集团不断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将首衡集团转型为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运营商,实现更可持续发展。
向上游积极对接农户、产地。2024年首衡集团对接全国2000多个县、530多万亩种植基地,带动数百万农户增收。其中在河北,首衡合作种植基地达到200多万亩,帮助河北农民销售400多万吨;作为北方最大的进口果集散中心,首衡集团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业务合作,全面打通国际优质农产品的跨境贸易通道,持续完善全球生鲜供应链生态体系,搭建全球商贸流通体系,助力中国优质农产品出口全球市场,以及海外优质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在产销对接方面,首衡为数百个名优特品种搭建了无缝衔接的产销平台,推动生产端与需求端的共同发展,实现农业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在此基础上,首衡集团除做好重要农产品保供底线外,积极挖掘特色资源,满足大众对农产品消费的个性化、精细化需求。
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更是首衡集团推动行业进步的责任和使命。首衡集团通过发展创新业务,将农批市场从单一的流通载体,转向食品产业集群,以食品商贸流通业务为主线,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冷链仓储、生鲜电商等配套产业,形成一个多元业务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为市场和商户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不断提升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增长点。
首衡汇聚了全球农产精品,涵盖从生鲜蔬果到冻品水产、干副粮油乃至茶叶花卉等几乎所有业态,通过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以及功能齐全的配套设施,可以为贸易商和采购商提供商品交易、产地对接、质量检验、金融服务、仓储物流、品牌提升、生活安居等全方位的服务保障,也使得农批市场整合能力、仓储能力和管理效率大幅提升。